下載.jpg

                李登輝與郝柏村的恩恩怨怨已成歷史    圖:中時電子報

 

總統李登輝於7月30日病逝,各界看法呈現非常大的極端,台灣本土派皆感恩李前總統在任內對民主化的貢獻,而深藍選民及統派則對此嗤之以鼻,王炳忠在臉書發文:「終於死了!」更是引起爭議。

什麼李登輝的評價會如此兩極化呢? 從他在蔣經國去世後接任國民黨領導人後為了鞏固權位而用了許多手段可見一班;身為一個國民黨少數的台灣本土派,李登輝和當時的林洋港都是蔣經國的心腹,而蔣經國選繼承人選了李登輝而不選林洋港的原因更是讓後世人有諸多揣測,但筆者我認為,答案很明顯應該是蔣經國看上李登輝的清廉與沒有派系,讓他擔任繼承人不僅可以繼續遵行「蔣經國路線」,沒有派系更能讓李的勢力受各國民黨大老牽制,不至於脫離軌道,蔣宋美齡多次干政就是一例,而這也代表了國民黨非主流派與主流派之間的鬥爭即將引爆。

為人所談論的便是李登輝與非主流派的「二月政爭」,所謂主流派指的便是李登輝(當權者)及多數本省人的勢力,而非主流派便是外省籍和軍系將領(全都聽命於郝柏村)的派系。李登輝1990年開始尋找與其搭配的副總統人選,外界普遍認為會是行政院長李煥(非主流派)出任,但李登輝最後提名了無政治班底的李元簇,導致非主流派迅速集結,並由非主流派四巨頭:李煥、郝柏村、蔣緯國、林洋港推出正副總統候選人與李登輝的主流派抗衡,而李登輝陣營於2/10聽到消息後便向媒體透露副總統人選可能改變的消息,使非主流派懷疑內部有人洩露消息。隔天2/11的國民黨臨中全會上正式通過由李登輝和李元簇代表參選正副總統,李煥馬上提出應以「票選」取代「起立表決」,林洋港和郝柏村也公開表示支持票選,此舉顯示非主流派想以票選的方法將李登輝拉下台,最後以「起立表決」99票贏了70票的「票選」,決定由李登輝和李元簇參選正副總統,非主流派翻案失敗。

倒非主流派的最後一根稻草是1990年的總統選舉,林洋港表達想參選的意願,而總統府以各種方式希望勸退林洋港,最後林洋港妥協不參選,而蔣緯國則表示與林洋港共進退,形成只有李登輝和李元簇參選的局面,李登輝也同時將李煥任行政院長時內閣的國防部長郝柏村提拔為行政院長,巧妙的剝奪了郝柏村的軍權,也避免李煥的反對,此舉被認為是李登輝權術手法裏最精明的一步。1990年代的台灣社會對民主的嚮往遍地開花,反對萬年國代和野百合學運都在此時發生,李登輝運用這天時地利人和,在改革國民黨的口號下當選了總統,從此非主流派正式脫離國民黨並逐漸淡出政壇。

登輝在改革國民黨的每一步都非常艱辛,而他這輩子更與許多人反目成仇,從肝膽相照到肝膽俱裂的郝柏村、說好下次選完就換他選的林洋港、因為凍省而撕破臉的宋楚瑜還有曾經情同父子最後互相攻擊的陳水扁,這些人與李的恩怨隨著郝與李的離世成為台灣史的精采一頁!

登輝或許被批評是「國民黨走狗」、「黑金教父」、甚至「日本鬼子」,但筆者想為李反駁的是,李接任總統時在國民黨裡根本毫無地位,為了鞏固權位而引進地方勢力進入中央,常被說是「黑金政治」的起源,但台灣政治環境從蔣氏政權開始就已經有黑金文化了,這不是李登輝所造成的~ 再來,李登輝本身就是日式教育下長大,對於日本文化一定非常熟悉,雖然公開表示釣魚台是日本的我不贊同就是了~ 總而言之,政治裡沒有人是完美的,李登輝亦是,從國民黨到台聯,從國統綱領到激進台獨,李的政治立場不停轉換,雖然有點不負責任,但他始終是在為他所認定的「民之我心,常在我心」所努力,他對台灣的民主貢獻不遺餘力,其餘的就留給後世人評論。

arrow
arrow

    John愛碎碎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